文章分類Article

告別式當天流程與手尾錢準備:實務全攻略

面對至親離世,家屬最在意的是「儀式要周全、心意要到位」。為了讓告別式符合家屬期待、流程順暢,通常會先由專業禮儀師協助治喪協調,與家屬共同確認宗教信仰、會場動線、人員分工與時間表,陪伴大家安穩走完最後一程。

 

快速總覽(懶人包)

  • 告別式流程:請牌位 → 移靈 → 辭生與放手尾錢 → 家奠前誦經 → 家祭 → 公祭 → 瞻仰遺容 → 旋棺(繞棺)→ 出殯 → 火化/撿骨封罐 → 返主 → 晉塔/土葬
  • 時間長度:一般約 2–4 小時(視宗教儀式、弔唁人數而定)
  • 關鍵提醒:著裝素雅、遵循禮儀師引導、手機靜音或關機、奠儀習俗以單數為宜
  • 手尾錢重點:象徵長輩祝福與傳承;金額彈性、不涉迷信禁忌,重點在善用與心意

 

告別式流程詳細解說

1. 請牌位

於告別式當天或前一日,將往生親人的神主牌由靈堂恭請至會場安置,確定供桌、相位與照片位置,維持莊重與動線順暢。

2. 移靈

由禮儀人員護持靈柩至會場或禮廳,確認花禮擺設、家屬座位與致詞台等細節。

3. 辭生與放手尾錢

辭生為請往生者「享用最後一餐」的告別禮,通常由法師或禮儀師引導。
放手尾錢則象徵長輩把福氣與財富傳承給子孫,會視流程在適當時機分送。

4. 家奠前誦經(或祝禱)

依各宗教儀軌,由法師或牧長帶領家屬誦經/禱告,為亡者祝福、安定親友心緒。

5. 家祭

依親疏次序行禮,一般為 家屬 → 宗親 → 外家/姻親 → 誼親。禮儀師會逐一引導上香、行禮與鞠躬。

6. 公祭

機關、團體、公司行號及好友弔唁、捻香。現場通常設有「公祭單」供填寫,交由禮儀人員轉交司儀唱名。

7. 瞻仰遺容

親友依序入內,向往生者道別。攝影紀錄若有需求,應先由家屬同意並遵守場內規範。

8. 旋棺(繞棺)

親友沿靈柩逆時針方向繞行三次,表達不捨與送別之意。

9. 出殯(送葬)

靈輿啟行前往火化場或墓區。隊伍秩序、車隊安排與行車路線由禮儀團隊事先規劃。

10. 火化、撿骨與封罐

火化後,由禮儀師或撿骨師協助撿骨,骨灰入罈並妥善封罐,依儀軌祝禱。

11. 返主

返家後恭迎神主牌安奉,暫置或固定位置供奉,由家屬每日上香追思。

12. 晉塔/土葬

將骨灰罈迎入納骨塔安奉,或前往墓區安葬。禮儀師會協助辦理入塔/安葬相關文件與流程。

 

告別式當天注意事項(實用清單)

  • 著裝:以白、灰、黑等素色、低飽和度服飾為宜;避免過於鮮豔,並 不穿拖鞋、短褲
  • 儀態:保持肅穆,不喧嘩、不拍照(除非家屬同意),不議論亡者與家事。
  • 孕婦:若必須到場,常見做法是在腹部繫紅線以求心安;如身體不適,建議改以致意花禮或書面弔唁。
  • 言語:離席時不說「再見/再會」,以點頭致意、安靜離場為宜。
  • 奠儀:一般以 單數金額 為主;若家屬宣布不收奠儀,請將白包改用 紅包袋 敬還。
  • 離場動線:儀式結束後 先至熱鬧處繞行 再回家,是台灣民間常見習俗。
  • 現場識別:胸花是辨識身分的標記,配合佩戴可加速引導與唱名流程。
  • 公祭單:入口處填寫 正楷清楚,交由禮儀人員轉交司儀唱名。

 

什麼是「手尾錢」?

「手尾」泛指往生者在陽間遺留之物與心意,其中 金錢即為「手尾錢」。俗諺有「放手尾錢,富貴萬年」之說,意在祝福子孫承接福德與財運。
在告別式中,手尾錢通常以 紅包袋或錢袋 盛放,由法師說吉祥話後,於適當時機分送家屬;也有家庭選擇於儀式全程結束後再行分配。

準備方式與金額

  • 形式:以 銅板 為主,亦可用 紙鈔
  • 包裝:紅包袋或專用錢袋。
  • 金額:彈性為主,可取吉祥數(如 36、88 等);若用紙鈔,常見雙數組合如 2,000/6,000/8,000 元。

誰可以拿?

傳統重視「傳內不傳外」的觀念如今已趨於寬鬆。多數家庭 一視同仁,無論兒子、女兒、內外孫皆可領受;由於象徵「家族傳承」,通常不分配給配偶

有禁忌嗎?

手尾錢代表長輩最後的祝福與守護,不涉迷信禁忌。只要不以之做惡或揮霍,並無不妥。

 

手尾錢怎麼用?六種常見做法

  1. 放枕頭底下
    以紅布包裹、紅線繞七圈後綁結,置於枕下,寓意長輩為後代鋪財路。
  2. 當「錢母」
    放入皮夾長置,象徵「錢生錢」。
  3. 鎖財庫(褲)
    放入褲子口袋並捲起收於衣櫃,取其「鎖住財庫」之意,適合想轉運的子孫。
  4. 存入銀行
    與放在皮夾作錢母的概念相同,求心安與累積。
  5. 置於家中財位
    不方便隨身者,安置於家中財位,藉祖先庇佑求財運綿延。
  6. 捐款行善
    把祝福化為助人之力,積德積福,延展長輩遺愛。

若日後不慎將手尾錢花用,也無須過度擔心;重點在於不以之為惡、存善念行正事。

 

常見問答(FAQ)

Q1:告別式流程一定一樣嗎?
不一定。不同宗教、家族習慣與會場條件會影響細節與順序,建議由禮儀師量身規劃。

Q2:家屬想做回憶牆或回憶錄可以嗎?
可以。多數會場備有展示區,建議提前提供照片與文字素材,讓現場更具溫度。

Q3:奠儀是否一定收?
由家屬決定。若宣布不收奠儀,請將白包改裝紅包袋敬還,禮儀師會代為引導。

Q4:公祭單一定要填嗎?
建議填寫。有助司儀唱名、隊伍引導與致意流程,字跡端正可提升現場效率。

 

給家屬的貼心建議

  • 事前與禮儀師確認 每個階段的時間點與負責人,並建立簡易清單(服裝、交通、致詞人員、花禮名單)。
  • 若有懷孕或年幼家屬,評估身體狀況與到場方式,可改以 花禮/追思卡片 致意。
  • 儀式當天務必 手機靜音或關機,尊重亡者與所有親友。

 

延伸閱讀

TOP
0955-613-867 24小時免費諮詢 GOOGLE 1000+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