奠儀該收還是不收?懇辭奠儀前你該了解的事|喪禮回禮有哪些選擇?
當親友不幸過世,前往弔唁時我們常會帶上奠儀,以表達哀悼與支持。不過,也有喪家會在訃聞中註明「懇辭奠儀」。那麼,**奠儀到底該收還是不收?懇辭奠儀真的合宜嗎?又有哪些常見的喪禮回禮?**正安生命禮儀將為您一一解析。
奠儀是什麼?從古禮談起
根據《禮記‧禮器篇》:「賓客之用幣,義之至也。」意思是喪家接受親友的幣帛(奠儀),是出於禮節與互助之意,體現人與人之間的情誼與支持。
在現代社會,奠儀的本質不只是金錢援助,更是一種社會支持的表現,讓喪家在情緒低落與事務繁重之際,感受到親友的實質幫忙與精神撫慰。
奠儀收還是不收?沒有標準答案
很多人會問:「喪禮奠儀應該收嗎?」其實這沒有絕對的對錯,而是要根據喪家的想法、風俗文化與人際關係來決定。
有些人選擇懇辭奠儀,是希望簡化儀式、減輕親友負擔;但也有喪家選擇照常收取奠儀,以維持人情互動與未來的「陪兌」關係。
所謂「陪兌」,其實是禮尚往來的體現:
◉ 今天別人來送奠儀,將來他家有紅白事,你也會回禮
◉ 若堅持不收奠儀,未來是否就不便出席他人喪禮?
因此,若決定懇辭奠儀,也應事前想清楚,是否要全面婉拒或只拒收現金、接受其他形式的慰問品(如花籃、紙紮、供品等)。
拒收現金奠儀,親友可能改以其他方式致意
不少人誤以為懇辭奠儀就能避免親友破費,但實際上,許多親友仍會選擇以花籃、蓮花塔、罐頭塔或其他供品表達哀悼,這些物品的價格往往不低於現金奠儀。因此,「懇辭奠儀」的真正意義,應是出自心意的選擇,而非形式的排斥。
喪禮回禮有哪些?實用與溫度兼具的答禮選項
台灣重視「出死入生」的禮俗,喪家除了接收親友的奠儀與慰問,也會主動回贈「答紙」或「喪禮回禮」,象徵去穢祈福,也展現對來賓的感謝之情。
常見的喪禮回禮包括:
◉ 毛巾、手帕:象徵拭淚與除穢
◉ 白米、小香皂:延續往生者對生活的溫暖祝福
◉ 艾草皂或淨身皂:象徵去晦與保平安
◉ 糖果、香包、茶包:寓意化悲為甘、延續記憶
◉ 擴香瓶、紀念品:可客製化為往生者生前喜愛之物,兼具紀念意義
回禮的目的,不在於價格高低,而是撫慰來賓心情、延續故人溫度。
懇辭奠儀時應如何表達?
若喪家決定不收奠儀,可於訃聞中明確註明,例如:
◉ 「家屬感謝各界關心,敬辭奠儀」
◉ 「感念親友情意,謝絕奠儀與供品」
也可加註說明理由,表達誠摯謝意與簡化儀式的初衷,讓親友能理解並尊重安排。
結語:奠儀的收與不收,關鍵在於心意
無論選擇收奠儀還是懇辭,重點並不在形式,而是在於如何傳遞感謝、維持人情、尊重傳統同時符合現代需求。若您對喪禮回禮、懇辭奠儀或喪事安排有任何疑問,歡迎洽詢正安生命禮儀,我們將提供最誠摯與專業的協助,協助您在艱難時刻做出最合適的安排。
正安生命禮儀|新北市、台北市地區專業喪禮服務推薦
提供喪禮規劃、花籃贈送、回禮客製、代客送花等完整服務,讓每一場告別都充滿尊重與溫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