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類Article

喪事禁忌一次看懂|禮儀師揭常見地雷,告別式這幾件事千萬不能做!

喪事禁忌一次看懂|禮儀師揭常見地雷,告別式這幾件事千萬不能做!

在華人文化中,喪事不僅是對逝者的最後送別儀式,更包含對「生死觀」、「孝道」與「宗教信仰」的體現。因此,無論是來自道教、佛教或地方習俗,許多行為都存在禁忌,稍有不慎恐觸犯傳統,造成觀感不佳,甚至影響家運。

正安生命禮儀公司從專業角度出發,彙整喪禮禁忌與注意事項,讓您陪伴親友送別時,能做到莊重得體、不失禮儀。

 

 

為何會有喪事禁忌?背後的文化與意涵

喪事禁忌的形成,源於人類對死亡的敬畏與對生命的尊重。在台灣這樣的多元宗教社會中,不同信仰對於葬禮與服喪儀節有不同的規範。有些禁忌來自對祖先的孝道,有些則是為了避免逝者靈體停留或干擾陽世親人。

俗語說:「寧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無。」無論是否信仰,理解並尊重這些禮俗,正是對逝者與喪家的基本禮貌。

 

 

常見服喪與告別式禁忌整理

1. 守喪期間避免進出寺廟與拜神

傳統觀念認為喪家身上帶有「穢氣」,進入廟宇容易冒犯神明。若家中供奉神佛,應以紅紙遮蔽神位(稱為「遮神」),直到出殯或對年結束再解除。

2. 不參加喜慶活動、不登門拜訪

守喪期間應避免參加婚禮、彌月、聚會等喜慶場合,也避免主動到親友家中拜訪,以免將「喪氣」帶給他人,造成對方困擾或誤會。

3. 不剃髮、不穿鮮艷衣物

喪家家屬在百日內不剃髮、不過度打扮,以表現哀悼心情。穿著上應以素色、樸素為主,避免紅、黃、亮色系等喜氣服裝。

 

 

公祭與奠禮禁忌|陪伴不失禮,行儀要得體

公祭與家祭的區別:

◉ 家祭:限於直系血親、配偶或情同家人的關係。

◉ 公祭:朋友、同事、社會團體代表等,基於交情出席致意。

現代家庭結構多元,儀節日趨彈性,但參加公祭仍應遵守基本禮儀,尤其填寫公祭單請工整清晰,避免司儀唱錯名字造成尷尬。

公祭期間的禁忌與提醒:

◉ 避免談論往生者過往私事,也不要對儀式品評、指指點點。

◉ 不穿花俏服裝、不說「再見」,因「再見」有再赴喪事之意,屬大忌。

◉ 保持冷靜不啼哭過度,避免讓亡者牽掛難離。

 

 

對年內的禁忌|服喪期間行為指南

對年,即守喪滿一整年。在此期間應注意以下禁忌:

1.對年祭不可延後:僅能提早進行,象徵為逝者提前準備,延後則被視為不敬。

2.不可慶祝節日:端午、中秋、春節等節日不慶祝、不貼春聯、不備節慶食物。

3.避免私自準備供品:應以家屬或長輩指示為準,避免誤用。

 

 

告別式後的「避煞」方法|保護自己也尊重傳統

參加喪禮後,有些民間傳說提到「靈體相隨」,雖非科學理論,但仍建議注意以下做法以求心安:

◉ 離開喪禮場所後先至人多處活動,如市場、百貨或廟宇,借助陽氣驅散穢氣。

◉ 避免直接回家,可繞行一段路或在戶外走動片刻。

◉ 不將避邪物帶入家中,像是紙錢、符令應現場處理或依禮儀師建議焚燒。

◉ 淨符使用方式:可將淨符燒於半熱半冷水中(陰陽水),再用此水擦身,象徵淨身避煞。

 

 

喪事禁忌常見問題 Q&A

Q1:服喪期間可以行房嗎?需要禁慾嗎?

A:無明文規定需禁慾。重點在於尊重場域與家中神明祖先,如家中有牌位應避免在其前行房。身體需求屬自然,適度為宜。

Q2:服喪期間不能吃什麼?

A:忌食苦瓜、酸梅等象徵「苦、酸」的食物,避免招來貧苦、哀傷意象。但不小心食用無須過度擔憂,重點在於心意。

Q3:月經來可以參加告別式嗎?

A:可參加,但應避開香爐、神位等宗教用品。傳統上女性月經時屬陰,避免碰觸祭品是出於習俗上的考量。

Q4:白包怎麼寫?金額有禁忌嗎?

A:白包金額建議以單數(如1100、1500、2100元)為主,避免偶數。切忌事後補送(有「二次喪禮」之意)。白包送出後不可回收,信封務必封口。

 

 

小結:禁忌背後的本質是尊重與慎終追遠

現代人或許對傳統禁忌存疑,甚至認為是迷信。但從宗教、人情、禮儀的角度看,多數禁忌其實是為了展現對逝者的哀悼與對生者的周全保護。

無論信與不信,保持尊重的態度,就是對生命的最高敬意。

如您正在籌辦喪禮或有相關疑問,正安生命禮儀公司提供合法透明、親切專業的一站式服務,協助家屬度過人生最難熬的階段。

TOP
0955-613-867 24小時免費諮詢 GOOGLE 1000+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