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類Article

親人過世有哪些禁忌?百日、對年與合爐含義完整解析 | 台北葬儀公司 | 板橋葬儀公司

親人過世有哪些禁忌?百日、對年與合爐含義完整解析

在親人離世後,無論是出於孝道、傳統文化或信仰尊重,喪禮期間與後續的禁忌與習俗皆有一定依循。本文將針對家屬常見的「守孝規範」、「百日祭」、「對年」、「合爐」等事項做一套系統性的整理,讓您更清楚了解如何在喪事期間妥善安排。

 

一、守喪時間:從百日至三年不等,視情況而定

傳統禮制中,直系親屬應守孝三年,稱為「大祥」。但現代生活型態與職業結構使得三年守孝並不普遍,現今多以「百日」為基本哀悼期,或至「對年」後逐漸恢復正常作息。有些家庭甚至在出殯後即除孝,視情況與心意為主。

 

二、常見親人過世八大禁忌

以下為親屬在服喪期間常見的傳統禁忌:

1. 避免進出宮廟或祭拜神佛

服喪者因被認為仍帶有穢氣,應避免接觸神明,表示對神佛的敬重。

2. 不進入他人住宅

為避免將穢氣帶入他人家中,服喪期間應避免拜訪親友。

3. 不參加紅白喜事

無論是婚禮還是其他喪禮,皆有「喜喪相沖」、「喪喪相沖」之說,應避免參與,以示尊重。

4. 忌穿紅戴綠

百日內以白衣為主,百日後改穿黑、灰、藍等暗色系服飾,避免鮮豔穿著與濃妝打扮。

5. 忌剪髮剃鬍

基於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」的觀念,以及表示哀傷之意,多在對年或合爐後才剪髮理容。

6. 慎行節慶活動

如端午不包粽、元宵不搓湯圓、除夕不貼紅聯等,節慶應低調處理。

7. 不殺生或驅趕動物

民間傳說昆蟲或小動物可能為靈體引路者,應避免驅趕或傷害。

8. 靈堂需持續照明

靈堂及住宅應持續點燈,象徵為亡者照路,祈求亡魂安息歸位。

 

三、百日祭:計算方式與儀式說明

「百日」即為親人過世後第100天,但各地有不同算法:

◉ 有的依亡者年齡扣除日數。

◉ 有的依家中男丁與長孫數扣除。

◉ 常見於第96~99天舉行百日祭。

祭拜可依家人方便時間安排,現代亦常提前於假日舉行。儀式上,準備飯菜、水果、茶酒等即可,有需要者可邀法師誦經。

 

四、對年(小祥祭):一年後的重要儀式

對年為亡者逝世屆滿一週年的重要祭儀,常在農曆忌日隔年同日舉行。若遇閏月,則提前一月同日辦理。當天需備妥供品並請師父誦經,象徵完成一年守孝期。

對年前各節日應提前祭拜,時間比照祖先拜法,清明與端午祭拜中午,除夕與元宵則於前一日下午或黃昏進行。

 

五、三年(大祥祭):傳統孝道的終點

三年守孝期傳統上指對年後過一節氣或實際三年,現今多於對年後即辦理「合爐」,不再延至三年。是否守到三年,視家族觀念與實際狀況而定。

 

六、合爐儀式:亡者正式遷入祖先牌位

「合爐」代表亡者成為祖先牌位的一部分,正式成為受子孫供奉的祖靈。儀式中由師父引領,將香灰與香腳移至祖先爐中,象徵靈位合一。

此儀式通常安排於對年後進行,亦有家庭選擇守孝三年後再合爐。

合爐期間應避免以下事項:

◉ 不做紅龜粿或甜粿。

◉ 節慶饋贈應以白糖、味精替代紅色食品,象徵「壓孝」。

 

 

七、清明祭祖:新墳三年需「培墓」

若為新墳,應連續三年清明前後進行祭拜,過程包含準備供品、墓紙、掃除墓園等,象徵慎終追遠與感恩。

 

結語:禁忌因地區與宗教而異,尊重為先

上述禁忌與儀式為常見民間習俗,實際執行可因家庭信仰、地區文化或生活型態做適度調整。關鍵在於表達對亡者的哀思與尊敬,並遵循家族共識。

如有喪禮安排、儀式細節相關疑問,歡迎洽詢 正安生命禮儀,由專人提供協助。

聯絡電話:0955-613-867

TOP
0955-613-867 24小時免費諮詢 GOOGLE 1000+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