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類Article

【納骨塔懶人包】公立與私人靈骨塔差在哪?申請條件、費用、使用年限一次看懂

為親人安排人生的最後住所,是許多家庭對長輩表達孝心的重要一步。火化雖已成主流,安厝地點卻成了接下來需要面對的關鍵抉擇。除了近年漸受關注的環保葬(如樹葬、花葬),納骨塔仍是多數家庭最常選擇的形式。那麼,在「公立靈骨塔」與「私人納骨塔」之間,該怎麼選?申請公立納骨塔需要準備什麼資料?使用年限有規定嗎?這篇文章幫你一次解答。

 

 

一、公立與私人靈骨塔的差別是什麼?

目前依法可以設立靈骨塔的單位有兩種:地方政府設立的公立靈骨塔,以及宗教團體、法人機構設立的私人納骨塔。兩者最大差別在於:

服務內容與環境規劃

◉ 私人靈骨塔:常以「飯店式管理」自豪,提供清掃、代祭、接駁車、冷氣祭拜廳等完善設施。環境舒適、管理靈活,收費也較高。

◉ 公立靈骨塔:設施較為簡約,多需家屬自備香品、供品。部分場地不設祭拜空間,僅供存放用途。

價格與管理制度

◉ 私人塔位:價格彈性大,依地段、樓層、塔位位置不同,收費從數萬元至數十萬元皆有。

◉ 公立塔位:一次性收費,費用大約落在一萬至六萬元間(以台北地區為例),價格相對平實、無需年繳管理費,但有居住地設籍限制與使用年限規範。

 

 

二、公立納骨塔使用年限有限制嗎?

是的,各縣市公立納骨塔的使用年限不盡相同,一般為 20 至 50 年不等,視地方政策而定。期限屆滿後,家屬須選擇是否繼續申請存放、轉葬、合併塔位或改採環保葬。

相較之下,合法私人靈骨塔若將土地與建物持份所有權一併出售,家屬持有產權者便不受年限限制,使用上相對穩定。

 

 

三、靈骨塔安全性怎麼看?建築規範差在哪?

有些家屬也會關心靈骨塔的建築結構是否安全、耐震。根據921地震後修訂法規,自2003年起取得建築執照的靈骨塔建物,必須符合更新後的耐震規範。2006年後新建塔位則納入斷層地質安全評估,結構更嚴謹。

因此,不論公立或私人靈骨塔,都建議詢問建照核發時間與建物安全等級,以保障後代安心祭祀。

 

 

四、公立靈骨塔怎麼申請?誰可以申請與優先使用?

想要申請公立納骨塔,必須為設籍當地的亡者或其直系親屬。部分縣市允許未設籍但死亡地在當地者提出申請,但通常費用會提高 2~3 倍。

申請公塔的優先順序

1.設籍當地且於當地往生者

2.低收入戶、中低收入戶

3.百歲以上往生者

4.因公殉職軍公教人員

5.納骨設施因老舊毀損需要遷移者

可申請減免費用的對象

如具社會福利身分(低收/中低收)、特殊身份(百歲人瑞、殉職者等),可檢附證明文件辦理免費或減費申請

 

 

五、申請公立納骨塔需要準備哪些文件?

當家屬準備為往生親人申請塔位時,需提供以下基本文件:

1.死亡證明書(正本或影本)

2.除戶戶籍謄本

3.火化許可證或起掘證明(如二次入塔)

4.申請人身分證及與亡者關係證明

5.若屬特殊身分,需檢附低收證明、殉職證明等佐證文件

※ 詳細規定可向該縣市民政局或塔位管理單位洽詢,以符合當地規定。

 

 

六、公立靈骨塔費用怎麼算?依縣市不同有差別嗎?

是的,各縣市的塔位費用會因地點、樓層高低、設施差異而有不同收費標準。

以台北市為例,公塔塔位收費大約落在 10,000 元至 60,000 元之間。其中地下室或高樓層塔位價格相對較低,視通風、光線、出入方便程度而定。若具社會福利身分,多數縣市會提供減免或補助。

 

 

結語:選擇靈骨塔,要實用也要安心

不論是選擇公立或私人靈骨塔,都需要考量多方條件,包括預算、交通便利性、儀式空間與未來使用年限等。若希望低成本、簡單安置,公立納骨塔是不錯的選擇;若重視環境舒適、服務完整,私人塔位則提供更多彈性與便利。

建議在做出決定前,多比較各地塔位的規範與實際費用,也可諮詢殯葬禮儀業者協助評估,為親人找一處合適的「人生最後住所」。

TOP
0955-613-867 24小時免費諮詢 GOOGLE 1000+評論